??1、想象與現實的混淆。3~6歲的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心理學分析一個人是否在撒謊,然而他們尚無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實之間的差距,容易把現實和想象混在一起編出故事來,這個階段幼兒的謊言大多數是源于活躍的想象力,此時寶寶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在這一類說謊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發展逐步減少,所以家長可以不用處理。
??
2、求爸爸媽媽關注自己。有些高需求寶寶,或者安全感不足的寶寶會渴望從養育者那里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于是通過說謊行為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這一類說謊行為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家長可以多關注寶寶的需求,關心寶寶的感受,并引導寶寶說出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告訴寶寶說謊是錯誤的行為,并不能達到目的。
??
3、害怕受到懲罰。寶寶做錯事以后,他自己也很羞愧、自責、害怕,并且幼兒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這時候的寶寶其實很需要媽媽的鼓勵和溫暖,給他勇氣承認錯誤。
??所以我們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說真話的寬松氛圍,當寶寶主動說了實話后,先及時表揚孩子的誠實行為,再妥善處理孩子的錯誤行為。